“天啊!9%暴利vs黑客陷阱:网友炸锅讨论,全押稳定币是翻身神招还是倾家暴举?”

诶,这事儿挺有意思的。有个人实在受不了银行了,手续费又高,利息低得可怜,一气之下把全部积蓄都挪去了一家叫Celsius的机构,投在稳定币上,就图那将近9%的利息,还想着用利息再投去其他加密货币。他直接把传统银行给骂了一通,觉得太坑人。

不过,马上就有人泼冷水,觉得这也太冒险了吧。最大的担忧是什么?**安全问题**。不少人立刻指出,传统银行存款有像美国FDIC这种保险保底(提了$25万美金、欧盟10万欧元、英国8.5万英镑的例子),钱万一没了起码能拿回来。但搁Celsius这类地方,万一它自己被黑客黑了,或者出点别的幺蛾子,钱可能就真打水漂了——平台白纸黑字写了“风险自担”,找谁赔去?虽然像Celsius 自称资产存在一个有$1亿保险的托管商BitGo那儿,但大家普遍觉得,真出了事,这保险能不能赔到、多久能赔,都是个大问号。有网友特地警告,千万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。有人就举了具体例子,比如Cred公司破产那事儿,或者BlockFi之前还误转了几百个比特币这种离谱操作,说明对手方风险(就是你信任的平台或稳定币发行方本身出问题)大得吓人,光盯着那9%有点要钱不要命。特别是如果像用了USDT这种稳定币,大家对它背后到底有没有真金白银作全额担保,心里也一直打鼓,觉得不够稳当。

所以,比较主流的、掀桌派也能接受的“改良方案”是什么?就是**分散投资**。不少人,至少得有相当一部分,嚷嚷着:兄弟,就算你恨银行,也别全扔一个地方啊!至少分几个篮子装:Celsius、Nexo、BlockFi这些平台各放点儿;稳定币本身也别只认准一个USDT,GUSD、USDC这些看起来更靠谱的,甚至像PAXG这种锚定黄金的、英国英镑稳定币TGBP啥的,都拿来配一配。这样万一某个平台暴雷或哪个稳定币脱锚,损失也能摊薄不少。

大家讨论这些平台时,还连带扯到了DeFi。嗯,Defi(去中心化金融)那点子高利率看起来是美,但操作那个麻烦啊,费用(Gas Fee)动不动就几十上百美金,对普通小散户太不友好了——除非你直接砸进去个万八千美金起步,否则赚的那点儿利息还不够塞转账费的牙缝呢,太不划算。所以目前DeFi对小额玩家,吸引力还差点儿劲儿。

说到那诱人的高利率,比如稳稳的9%,甚至有人提到Anchor能给到18%,确实让不少人好奇又心动,算盘打得噼啪响:十万块存进去一年能收九千利息?但立刻也有人清醒地指出,第一,利息是要交税的(美国用户别人还特意强调了这事儿);第二,这利息利率波动可不小——牛市可能高点儿,等市场凉凉了(熊市),收益率也会跟着降,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美;第三,也是最关键的,好多人指出,就算扣了税、利率可能降,排除万难,它拿到的收益还是比银行那0.0x%高太多了。银行储蓄信息那个鸡肋劲儿,让很多人感同身受。

还有股挺逗的风潮嘞——很多人一看讨论“积蓄”,直接破防苦笑了。诸如“你们居然还有积蓄?” “我买币买在山顶,裤兜早比脸干净了!” “嗯,我的积蓄都体现在Reddit那个虚拟币Moons上了,谁收这玩意儿换房子?”……各种幽默自黑夹杂着真穷的无奈,堆一块儿调侃起来,画风立刻变得有点辛酸又搞笑。大家也的确承认手上需要保持点**现金应急**,强调要有传统储蓄账户,图的是那个稳妥、能随时取出用、以及有官方保险兜底的安全感。

说到底,虽然大家都烦透了传统银行扒皮式的低息+收费模式,对高息Crypto产品跃跃欲试的人也不少,而且真有人(像后面提到cotyschwabe)小额投进去尝到甜头回报很满意,但那个主旋律里,透出的还是浓浓的风险意识和不安全感——再讨厌传统银行,它们那份“丢了钱我(可能)赔你”的安心感,在Crypto领域目前还是个填不上的大窟窿。很少有人敢真像原帖作者那样,把所有鸡蛋孤注一掷地甩进去——毕竟听上去,没保险、怕黑客、平台可能跑路、稳定币保不齐哪天真不稳当……随便摊上一件,修水管的钱都拿不出那会儿就傻眼了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