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失业潮席卷白领!AI夺岗+股市疯涨,经济泡沫已到崩溃边缘?”

“失业潮席卷白领!AI夺岗+股市疯涨,经济泡沫已到崩溃边缘?”

嗯,这事挺有意思的——Reddit上有个老哥,自己靠期权赚的钱提前退休十年了,现在却慌得不行。为啥呢?他身边的朋友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:旧金山和洛杉矶那批年薪30万刀的科技精英被裁了不说,更吓人的是那些留在二三线城市的老同学们。律师、会计、企业中层,三十多岁拖家带口的,突然全丢了饭碗,连个新工作影子都摸不着。 可怪就怪在这儿:现实里裁员潮汹涌,股市反倒天天飙出"绿色假阳具"(他们原话)。好多人觉得这根本不是经济健康,纯粹是绝望的赌徒把最后存款砸进股市搏命。有人一针见血:美元今年对欧元都跌了11%了,标普那点涨幅其实算上通胀约等于没涨——但普通人哪懂这个?没房产没股票的,眼睁睁看着钞票变废纸。 说到裁员真相,大伙儿吵翻了天。表面都甩锅给AI,可细看发现水分大了去:有公司直接把部门从30人砍到5个,喊着要用AI替代,结果内部连个AI工具都没部署。更多人爆出实情——根本是变相离岸外包。墨西哥员工拿美国同行1/5的工资干同样的活,印度、东欧的办公室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有人冷笑说"AI"其实是"Actually Indian"(外包印度人)的缩写,会计行业传出来的黑话早被玩坏了。 房价也透着诡异:建筑商疯狂打折清库存,热门区域房价比疫情期间高位跌了15%-20%,可对比收入中位数,房价还是高得像悬在半空。更魔幻的是医疗、旅游业这些"避风港"行业也开始裁员,连百年没裁过人的制造厂都动手了。 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共识撕裂:手握资产的觉得股市狂欢理所当然,"你的新工作就是买股票"这种调侃能捞4000多赞;但另一边清醒的人看到死循环——企业靠裁高薪岗、换廉价劳力或所谓AI把财报做漂亮,可当失业潮蔓延到中产,谁还买得起产品?"现在每栋摩天大楼都像竖起来的钞票,但地基正在被白蚁啃光",这比喻获得一片共鸣。而所有人都盯着那个荒诞图腾:"绿阳具"能插到什么时候?没人知道答案,但空气里全是火药味。
“AI吞噬高薪白领!精英失业潮席卷全美,股市‘Green Dildo’狂欢下的经济末日警钟!”

“AI吞噬高薪白领!精英失业潮席卷全美,股市‘Green Dildo’狂欢下的经济末日警钟!”

啧,这事儿说起来挺魔幻的。Reddit上有个老哥,自己靠期权赚的钱躺着吃利息十年了,最近突然慌得不行——不是为他自己,是发现周围的朋友圈跟塌方似的。他在圣地亚哥住着,眼看着旧金山、洛杉矶那些拿30万美金年薪的科技圈朋友哗啦啦失业,连老家小城市里当律师、做会计、坐办公室的发小们也1/3丢了饭碗。这帮人可都是30到40岁拖家带口的精英,现在愣是找不着下家。 诡异的是股市还在疯涨,天天「绿色假阳具」戳上天(这比喻够生猛)。有人直接戳破:这哪是经济健康啊,根本是「通胀型牛市」——美元今年对欧元都跌了11%了,标普那点涨幅算上贬值等于没涨!普通人更惨,没股票没房子的家庭眼看积蓄被通胀啃光,评论区有人冷冷补刀:「90%的股市财富在10%的人手里,60%美国人屁都没有」。 说到裁员真相,大家吵翻了。有人咬定是AI作妖:朋友部门从30人砍到5人,AI公司直接帮企业「定制裁员软件」。但更多人掀开底牌——哪儿是AI,根本是资本游戏:企业喊着AI口号,背地里疯狂外包。墨西哥人工薪水是美国的1/5,印度工程师拿40%工资干加州100%的活,爱尔兰也成新血包。搞AI的业内人士都跳出来吐槽:现在项目失败率超高,因为妄想用「廉价外包+PPT经理」搞深度学习?做梦! 更深的焦虑在蔓延。制造业百年老店突然裁员,房市泡沫比2008年还夸张,连医疗业都因财政缩减崩了防线。有人搬出经济学家皮凯蒂的警告:当资本回报率永远碾压经济增长,社会迟早炸锅。《火线》台词被反复引用:「这国家过去是造东西的,现在只会掏别人口袋!」 聊到态度嘛,有人苦中作乐说「新工作是给股票当啦啦队」,有人预言「等失业大军买不起商品,AI公司也得完蛋」。但最扎心的是会计行业吐槽:外包报告错漏百出,审核改到吐血,合伙人却只在乎省钱——「哪管洪水滔天」的味儿快溢出屏幕了。那个晃悠的「绿色假阳具」,在越来越多人眼里成了骷髅旗:市场越狂欢,越像末日前的派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