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in期权交易债务处理
欠14k美元绝望?Reddit神回复:删App、换身份、去Wendy’s打工…债务秒消失?!
嗯,这事儿挺有意思的。Reddit上有个人贴了个账户截图,显示他欠了经纪商一万四千多美金,整个社区都炸锅了。大家反应五花八门,核心嘛,其实大部分人觉得这局面虽然看着吓人,但未必真那么绝望。 首先,有个特别详细的回复被顶得老高,算是定心丸。大意是说:兄弟,你慌啥?这八成是你买的期权被行权了。账户里显示欠钱不假,但你肯定也拿到等值的股票了嘛!赶紧把那些股票卖掉,钱填上窟窿就行,说不定就亏个零头差价。最后还特意加了句“千万别想不开”——这话能收获几千个点赞,说明大家是真共鸣了这点担忧,也真心觉得这债务有解决路子。 不过嘛,更多人可没这么正经。一看这数字,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调侃:“哎呀,赶紧去麦当劳填申请表还债吧!” 有人甚至煞有介事算起账,说按最低时薪得在快餐店干好几个月,还不吃不喝那种。更损的是贴出麦当劳在线申请的截图,在“毕业院校”一栏赫然填着“华尔街赌场大学”,评论区笑疯了,都说“学历太高人家不敢要”。还有人精准吐槽:“填表时写‘硕士学历’?难怪你收不到面试通知——店长怕管不住你啊!” 这些梗玩得飞起,点赞数蹭蹭涨,明显是苦中作乐,把沉重的债务问题用快餐店打工的荒诞感给解构了。 跑路派的主意也特别多,而且一个比一个离谱。有人神秘兮兮“支招”:“听我的,换个新社保号和身份,神不知鬼不觉!” 这条居然上万赞,底下还有人一本正经补充细节:打这个神秘电话找修吸尘器的(结果被扒出是FBI办公室)、建议加入法国外籍军团“体验夏令营顺便换身份”、甚至讨论在布鲁克林找个外号“来苏水”的大哥用游戏点卡和几条烟就能搞定…… 这些脑洞大开的“方案”配上高赞,与其说是真建议,不如说是集体玩梗,调侃“欠债跑路”这种老套剧情。 当然也有人觉得干脆摆烂。理直气壮说:“欠银行这点钱算个啥?他们能把你咋地?还能抢你身上穿的沃尔玛工服不成?” 或者怂恿直接删APP当鸵鸟,“就当没发生过!他们真有本事顺着网线找你?” 甚至有人现身说法:“我当年欠了五千直接删APP跑路,几年了屁事没有(但号废了)”,引来一堆人追问细节。这种“债多不愁”的态度,点赞也不少,透着点对金融系统的满不在乎和侥幸心理。 还有技术流搞黑色幽默:教你在浏览器里“检查元素”,把欠款数字手动改成1美元或者负数,假装平台倒欠你钱,“记得别刷新页面哦!” 更有人精准捕捉到页面底下出现的“债务减免”广告截图,配文“这广告来得也太是时候了吧哈哈哈”,完美戳中荒诞感。这些操作虽然搞笑,但也隐隐透着对数字游戏本质的讽刺。 最后,零星有些实用主义的声音冒出来:真扛不住可以走合法破产流程,或者老实搞个分期还款计划。不过这些正经话很快就被海量的梗图(什么奥特曼签名、倒欠钱截图)和“把薯条装袋里!”、“快去华莱士后门打工还债”之类的玩笑淹没了。 说到底,这场面像极了围观一个掉坑里的人——有人扔绳子,有人递铲子,但更多人是在坑边开起烧烤派对,一边吃一边喊加油。一万多的债务在华尔街赌场里可能真不算巨款(有人对比说见过欠几十万的),大家用戏谑消解了当事人的恐慌,也多少暴露了在这类论坛里,血本无归的惨剧见多了,反而能苦中作乐当段子讲了。